close

  日前,教育部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重申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包括單校對口直升、多校劃片以及隨機派位等方式。《意見》規定:學校無權選擇學生,優質初中對口多所小學,“僧多粥少”將隨機派位,特長與入學逐步脫鉤等。但是公眾在公平性問題上仍然有諸多疑問:劃片標準如何確定?劃片公平誰來監督?劃片情況下學校是否需要招生自主權?
  為什麼一牆之隔上的學校竟是兩重天?原來的劃片標準是不是該改了?
  對於劃片的標準問題,公眾一直充滿疑問:為什麼一街、一牆、一河之隔,上的學校就是“兩重天”?就連在同一個社區,門牌號不同,上的學校也不同。就是這看不見的“尺子”,也划出了學區房與非學區房天壤之別的價格。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說,此前武漢小升初就是按照劃片範圍就近入學,但原來的劃片標準早已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老城區幾公里範圍內生源減少,新開發的小區附近又沒有配建的學校,而多數名校都集中在老城區,新城區一時半會難以建成知名學校,家長們肯定會集中選擇老城區的名校。
  武漢一些家長還表示,如果孩子小學就是擇校,按照教育部新規小升初就近入學,這個就近是指按戶籍,還是按學籍?
  這次明確提出劃片就近入學,到底是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就近,還是按照居住區域劃分就近?這些矛盾如何處理,教育部門應該有更詳細的方案。廣東省政府督學李偉成說,對於一些住在“邊角地”的學生,看上去,劃片是划到了離學校半徑3公里以內,然而這個3公里是直線距離,由於街區佈局或地形的實際情況,孩子的行走距離卻遠遠大於3公里,給這些學生造成上學不便的困擾。因此,政府在確定劃片標準時,也不可“一刀切”,應該有更人性化的考量。
  政府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劃片過程須開放讓社會監督
  不僅劃片的標準需要明確,並且公開透明,劃片的過程也要完全向公眾開放,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才能確保公平公正。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範先佐說,政府公務員也有自己的利益,如果由政府劃片,政府監督,就等於政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不能發揮作用。這就需要讓當地人大和社會力量共同發揮作用。他說,不僅是劃片的公平需要監督,還有5%特長生的“尾巴”,更需要監督,否則新政治標不能治本。
  也有專家提出,建立第三方監督機制。如建立學區教育委員會和地方教育撥款委員會,由學區教育委員會負責制定本學區的教育發展戰略,由地方教育撥款委員會負責教育撥款預算,並監督政府部門撥款,是可行的思路,如此將徹底改變由政府主導教育撥款的模式。
  多點劃片 不應允許初中有自主權 防止學校留名額不參與劃片
  包括廣州、上海、武漢等地一些名校,往往都存在“劃片窄”的潛規則。群眾反應強烈的是:這些學校每年都會留下一些名額不參與劃片,這些名額高峰時期會占到招生總數的20%甚至更多,留給條子生、票子生及各類關係生,反而出現就近的學生進不去。
  為了緩解名校資源緊張的問題,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名校還想出了“擴張”的辦法,一校拖多校,錶面上看是名校扶弱校,實際上只是掛牌改校名而已,校際之間仍然存在較大差異。而參與劃片或派位的就是這些“掛牌”學校,原有名校的學位卻被留下來“暗箱操作”,往往出現有學生劃片或派位到“掛牌”分校都不肯去,因為它雖然叫了名校的名,卻無名校的實。
  張基廣說,多點劃片就不應允許初中有自主權。一旦學校有自主權,就容易形成尋租空間。
  專家認為,還應同時推進管辦評分離。政府部門只負責投入和依法監管學校依法辦學,不得干涉學校的辦學事務。由政府出資舉辦的公辦學校,政府部門可以要求其招生範圍,但也不宜干涉其招生過程和教育過程;而對於民辦學校,政府部門不能幹涉學校招生。只有尊重自主辦學權,才能讓每所學校辦出特色,而不是千校一面。據新華社
  ■值得警惕
  有幹部為房子升值干預學區劃分
  目前小升初之亂錶面是五花八門的擇校熱,實質是學校通過變相考試、共建、特長招生、推優等手段對申請入學的學生挑挑揀揀,根本原因是教育部門沒有履行應當履行的職責。新的實施意見核心亮點就是取消初中學校本來就不應當有的挑選學生的權力,由教育部門承擔小升初制度設計和實施職責。
  這既考驗教育部門對於教育資源的瞭解和調配能力,也是對他們教育良心和權力觀的檢驗。一位先期開展免試就近入學和學區制的教育局負責人感慨地說,最大的困擾不是來自社會,而是來自機關大樓之內,甚至有的幹部為自己房子升值打電話干預學區劃分。小升初新政和學區制涉及千家萬戶,教育部門“自身硬”之後,還得面對身居各種要職、掌握種種權力的“家長”的干擾。
  據新華社   (原標題:如何劃片才能攔住條子生 票子生 關係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sawm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